由此观之,可见诸禁鼓栗,虽皆属火,必有虚实之分耳。欠,呵欠也,阴阳争引而然也。
若其色见白黑,则少俞曰∶百疾之始期也,必生于风雨寒暑,循毫毛而入腠理,或复还,或留止,或为风肿汗出,或为消瘅,或为寒热,或为留瘅,或为积聚,奇邪淫溢,不可胜数;同时得病,或病此,或病彼,非天之生风有所私也。寸脉之直行者为太阴之经,尺中列缺别走阳明者为太阴之络。
盖胃为水谷气血之海,主润宗筋,又阴阳总宗筋之会,会于气街,而阳明为之长,故特言之,以发明下文之义。虽仲景有寒厥、热厥之分,亦以手足为言,盖以辨伤寒之寒热耳,非谓厥也。
饮食饱甚则胃气满而液泄,故汗出于胃。辛与气俱行,故辛入而与汗俱出。
坤之三爻,乘于乾之三爻,而生少女,兑也。脾不化则上焦痞塞,故好太息而不嗜食。
虚火即阴气上僭,阴指水,气即水中先天之阳,故曰虚火。若外见浮肿,而胀不在内者,非“中满”也,妄行攻泻,必至为害。